他在你心里是个怎样的人?
郑雨嘉: 刘思逸对科研很有热情。有一次快截稿了,时间却早已是凌晨。打开overleaf(类似于腾讯在线共享文档),发现他还在修改,并且很迅速地迭代了一些实验方面的结果,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他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当中去的。这种“同道者”的感觉让我很感动。
刘思逸: 郑雨嘉能够时时刻刻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并高效地向目标前进。凭借着这种精神,我们虽然在科研上走了许多的弯路,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许多成果,这一切都非常感谢他。
思想的交流往往是科研灵感的来源,无间的合作常常是科研突破的助推器。两个志趣相投的人遇到一起,向着同一个领域探索,成为彼此路上的“同道者”。这就是来自2017级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国际精英班的本科毕业生刘思逸、郑雨嘉的故事。
从大二至今,刘思逸与郑雨嘉共同合作了5篇论文,有2篇被国际顶尖学术会议RecSys,AAAI2021收录。这一路走来,有全身心投入的专注,有过挫折,有过“分歧”,但更有收获。
用一个词描述你刚开始对科研的感觉?
“迷茫。”刘思逸笑着说。2018年4月,还是大一的刘思逸报名参加了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大数据挑战赛。大赛的主题是基于脱敏和采样后的数据信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活跃的用户。“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数据挖掘,虽然最后我们没能进入复赛,不过这也让我对数据挖掘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刘思逸
正是这次比赛为刘思逸走上科研道路埋下了伏笔。作为国际精英班的学生,学院给每位同学配备了1对1导师,刘思逸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人工智能方向。他说:“科研让我感受到了之前学习中未尝有的体验,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固定路径,有的只是在未知中探索。因此,那段时间我只好不停地读各种各样的论文,并与老师分享自己的进度。随后在老师与学长的指导下,慢慢对科研有了感觉。”
“新鲜!”与刘思逸不同,2019年2月,郑雨嘉作为交换生前往台湾国立科技大学学习。在台湾国立科技大学期间,郑雨嘉看到身边大部分同学都有着非常多的科研实践经历,他暗自下决心要主动去尝试科研。“那时我自己想了一个题目,和刘思逸一起花了一些时间,完成了论文初稿,并在学院饶云波副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后续修改和提交。”而这一次,也成为了两个小伙伴的第一次合作。
郑雨嘉
用一句话总结你们最崩溃的一次?
“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让他们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5月,刘思逸在成电学习,郑雨嘉则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两个人相隔千里,在一次线上研讨中突然迸发出了灵感:Balancing the multi-level interaction in session-based recommendation(平衡会话推荐中的多级交互),在这篇工作时序列推荐中第一次引入序列间物品交互的工作。“当时我们想到这个课题时,都非常的兴奋,觉得它一定能在领域内给别人带来一些启发,构成一定的影响。”为此,两个人一边完成着学业,一边远程交互讨论科研。刘思逸顶着十几个小时的时差,用自己休息的时间和郑雨嘉最终共同完成了这篇论文。
然而,现实很快给这两位满心期待的少年泼了一桶冷水。第一次向WWW会议投稿被拒,连夜修改,再被拒,再修改......就这样循环往复,到最后这篇论文还是没能够发表。
对于这段失败的经历,他们认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是对我们帮助最大的一段经历。从每次的修改重投中,我们的写作技巧、实验设计等都得到了切实的提升;面对每一个坏消息,我们的心态逐渐平和,对拒稿也不再是那么的恐惧了。这些都帮助着我们一步步成为一个更成熟、更专业的研究者。
用一句话总结你们遇到的分歧?
“1+1>2!”
2020年3月,在合作《Cold-start Sequential Recommendation via Meta Learner》(基于元学习的冷启动序列推荐)这篇文章时,刘思逸和郑雨嘉在设计主体对比实验上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为了“说服”对方,两个人各自都去收集了一些相关文献中的说法,来“补充”自己的观点。他们就像两个赌气的孩子,都想用更全面更权威的知识证明自己才是对的。
序列推荐的元学习任务设置
几个回合的“切磋”下来,两个人竟然都被对方说动了。最终,他们都认同了对方想法的合理性,共同拟定了新的基准方法系列,让文章的主体对比实验更具有说服力。郑雨嘉说:“君子和而不同。观点的碰撞其实是推动一个课题进步的关键因素。每个人都不能够用一个全面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因此他人所提到的往往是自己理解的不足。通过两个人的‘争论’,我们能够将论文做得更全面、深入,从而达到1+1>2的效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们的论文被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AAAI 2021 (CCF A)接收。
班级毕业合影
本科毕业后,郑雨嘉与刘思逸后将分别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继续深造。
“还希望和对方合作吗?”
刘思逸笑着说:“我已经开始期待我和他的下一次合作了,我相信未来我们能够合作取得更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郑雨嘉也笑着说道:“当然还想继续和对方合作!另外,我最想对他说,苟富贵勿相忘啊!”
文:学生记者团 补城忠 王旭、软件学院 张诗晗
图:软件学院 张诗晗
编辑:何乔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 特稿:团结合作是必由之路——多位联合国机构负责人纵论弘扬多边主义和中国的重要作用(简版)
新华社记者
历经人类社会高速发展,见证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联合国今年迎来75岁生日。
当前,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叠加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被推向新的重要节点,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各国人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期待更加强烈。
多位联合国机构负责人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坚定弘扬多边主义,坚持团结合作,是应对挑战、共创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他们同时指出,中国是多边主义的支柱,联合国希望同中国继续加强合作,期待中国发挥领导作用。
坚持团结合作 共克时艰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峻考验。战“疫”历程中,世界越发清楚地看到,各国利益休戚相关、命运紧密相连。全球性威胁和挑战需要强有力的全球性应对。多边主义、团结合作,成为多位联合国机构负责人反复提到的“关键词”。
“纵览当今世界,人们不难发现,强化而不是削弱国际合作,才有可能更好地实现人类共同福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
在与新冠疫情的斗争中,无人能独善其身。清楚地看到单边主义、将疫情政治化和散布“政治病毒”对国际关系的毒害,两届联大主席同时警示人们“团结合作”在当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单边主义只会进一步加剧这一流行病。这将使我们离共同目标越来越远。”第75届联大主席博兹克尔直言,联合国成立以来,从来没有任何时刻比今天更需要合作与对话,而联合国正是为此而生。
——“这场流行病提醒我们,人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第74届联大主席穆罕默德-班迪表示。
践行多边主义 共谋发展
联合国的75年,是多边主义快速发展的75年。推动发展繁荣,就要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国共同利益汇合点,建设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
“展望未来,‘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指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形势下,维护和加强多边主义及国际合作是国际社会主流呼声,联合国在此方面将责无旁贷。只有重振多边主义,才能为世界人民创造更美好未来。
刚刚卸任的第74届联大主席穆罕默德-班迪坦言,为期一年的联大主席职务,让他感触至深的就是当今世界面临太多挑战,而应对这些挑战和威胁的唯一出路,就是加强多边合作。
“只要各国能够走到一起,加强对话,缩小分歧,就能够走出困境。这就是联合国呼吁的多边主义。”穆罕默德-班迪说。
联合国是多边主义的旗帜。多边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就是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商量着办,要按大家同意的规矩办,要兼顾各国利益和关切。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穆罕默德表示,要重视集体行动的力量。当下更应凸显多边主义价值,为所有人带来希望、机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现大国担当 共迎未来
75年前,中国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75年风雨兼程,联合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今天,新冠疫情肆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多边机制遭遇冲击。我们怎么办?
中国的答案是——始终做多边主义的践行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
“我相信,中国将继续支持多边主义,为建设更加平等、包容、有韧性并能够应对前所未有全球性挑战的国际社会作出贡献。”古特雷斯认为,中国是多边主义的支柱,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联合国和中国的密切合作遍及亚洲、非洲、中东等地区,为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
联合国专门机构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指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业,积极推动人类大家庭的共同合作与发展,未来中国将更好地推动全球创新与合作。
接受采访的联合国机构负责人一致认为,世界相信,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将在国际社会共创世界美好未来的道路上发挥重要作用。
——联合国专门机构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认为,中国在促进多边主义和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特别是在技术专业知识和卫星技术领域。
——“中国致力于通过多边渠道开展工作,坚持多边主义。我们看到中国对多边主义越来越多的承诺和投入,这非常令人鼓舞。”联合国副秘书长霍克希尔德如是评价。
人们相信,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多边主义的集体承诺将不断转化为实际行动,汇聚起命运与共的磅礴力量,推动世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参与记者:王建刚、陈俊侠、冯俊伟、潘丽君、尚绪谦、刘曲、凌馨、徐永春、齐紫剑、赵嫣、商婧、谢琳、谢宇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问答
发表的论文会有多个作者,表示本文是多个研究者合作完成的。但一般情况一下,论文中并没有界定每个作者具体做了什么。所以,你可以选择已经发表论文的部分内容写...
国内的已有一定积淀的商学院选择与国外的知名商学院强强联手,合办一个中外商学院合作的MBA在职项目,学校自主招生,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进行招生,毕业后颁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