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的对立和“非理性转向”和“语言论转向”两个西方文论史上的重要转向为主轴,系统地对迄今为止的现当代西方文论及其历史发展做了叙述。通过阅读此书,读者可以在了解各大文学理论主要内容和主张的基础上把握其发展脉络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而体会理论背后人们从自然观、宇宙观、社会观、人生观、审美观到生存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
目录0 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
0.1 两大主潮
0.2 两次转移
0.3 两个转向
1 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
1.1 瓦莱里以音乐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
1.2 叶芝的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象征理论
1.3 庞德、休姆的意象主义诗论
2 表现主义
2.1 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即表现论
2.2 科林伍德的表现理论
3 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
3.1 诗学探索的理论特征
3.2 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
3.3 雅各布森对文学性的语言学阐释
3.4 艾亨鲍姆的科学实证主义文论
4 精神分析批评
4.1 精神分析批评的一般概念
4.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
4.3 传统的精神分析批评
4.4 霍兰德的读者反应精神分析批评
4.5 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
5 直觉主义与意识流
5.1 柏格森与直觉主义
5.2 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
5.3 意识流作家的艺术观点
6 语义学与新批评派
6.1 理论背景与发展概况
6.2 瑞恰兹的语义学批评
6.3 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6.4 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
6.5 布鲁克斯的“细读法”
6.6 燕卜荪的复义理论
6.7 维姆萨特和韦勒克的“新批评”理论
7 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
7.1 哲学背景与发展概况
7.2 英伽登的现象学文论
7.3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文论
7.4 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论
7.5 尤奈斯库的荒诞派戏剧理论
8 原型批评
8.1 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
8.2 荣格的原型理论
8.3 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
8.4 原型批评的整体性文化批评倾向
9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上)
9.1 理论背景与发展概观
9.2 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论
9.3 葛兰西的“民族一人民的文学”论
9.4 马舍雷和戈德曼的结构主义文论
9.5 伊格尔顿的新马克思主义文论
10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下)
10.1 布洛赫乌托邦式的幻想艺术论
10.2 布莱希特以理性为本的戏剧理论
10.3 本雅明的技术主义艺术理论
10.4 阿多诺的否定性文论
10.5 马尔库塞的新感性文论
10.6 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文论
10.7 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化理论
11 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
11.1 结构主义文论的理论背景和主要特征
11.2 法国结构主义文论
11.3 巴尔特从结构主义转向后结构主义的文论
11.4 托多洛夫的叙事理论
11.5 文学符号学概况
11.6 文学叙事学简述
11.7 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和狂欢化诗学
11.8 当代俄罗斯文论的最新发展
12 解释学与接受理论
12.1 理论背景与发展概况
12.2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文论
12.3 姚斯的接受美学
12.4 伊瑟尔的阅读理论
13 解构主义
13.1 理论背景和发展概况
13.2 德里达的解构理论
13.3 耶鲁学派的解构主义批评理论
13.4 文学解构主义
13.5 艾伯拉姆斯对解构主义的质疑
13.6 福科的后结构主义文论
13.7 德勒兹的后结构主义生成论文论
14 女权主义批评
14.1 女权主义批评的现实背景和思想来源
14.2 英美派女权主义批评
14.3 法国派女权主义批评
14.4 其他女权主义批评
15 后现代主义
15.1 后现代主义的源起与发展概况
15.2 贝尔对后现代社会文化矛盾的揭示
15.3 哈贝马斯用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对抗
15.4 利奥塔对后现代知识状况的研究
15.5 杰姆逊的后现代文化逻辑研究
15.6 哈桑对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的透视
15.7 斯潘诺斯的后现代主义诗学理论
15.8 鲍德里亚的后现代大众传媒理论
15.9 鲍曼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理论
15.10 凡蒂莫后现代性美学理论研究
15.11 布尔迪厄美学与文化理论研究
15.12 苏卡尔事件与后现代的限度
16 新历史主义
16.1 理论背景和发展概况
16.2 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诗学
16.3 海登·怀特的元历史构架
16.4 新历史主义的理论特征和走向
17 后殖民主义
17.1 后殖民主义的思想来源和发展概况
17.2 赛义德对东方主义的透视
17.3 斯皮瓦克对殖民地权力话语的批判
17.4 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当代意义
18 文化研究
18.1 理论背景和主要特点
18.2 文化主义
18.3 结构主义与意识形态
18.4 霸权理论及其反思
18.5 电视与大众文化
18.6 赛义德与文化批评
18.7 米勒论文学和文化研究
19 空间理论
19.1 福科论空间
19.2 列斐伏尔与《空间的生产》
19.3 索雅论第三空间
19.4 第三空间与《阿莱夫》
19.5 重读文学空间
20 结语
后记
本书选取20世纪至今这一时间跨度,分门别类地介绍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俄国形式主义、精神分析批评、直觉主义、新批评、存在主义、原型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结构主义、接受理论、结构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空间理论等当代西方文论的重要思潮与流派,并在结尾部分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与辩证法对当代西方文论的发展做出了客观公允的评价,既指出了其总体的进步性,也点出了其固有的局限。
编者简介
朱立元
朱立元,男,1945年出生于重庆,籍贯上海崇明。文学硕士,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文艺理论家、美学家。1997年1月获国家人事部授予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称号。2002年,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六届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第一、第二届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1994—1997年担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1997—2004年担任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学术兼职: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顾问;上海美学学会名誉会长。主要研究文艺学、美学。出版《黑格尔美学引论》、《接受美学导论》、《真的感悟》、《历史与美学之谜的求解》、《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马克思与现代美学革命》、《实践存在论美学——朱立元美学文选》等21部,主编《西方美学通史》(七卷本)(双主编之一)、《西方美学范畴史》(三卷本)、《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思潮论稿》(上下)等专著和《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美学》、《西方美学史》等教材,及3部译著,发表论文近400篇,获省部以上奖21项。
文化思想论文:8、对西方哲学思想的批判
一、唯心思想的错误:对于什么是哲学,西方人认定,是没有具体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因此他们与哲学的定义,就是爱智慧。他们认定哲学的功用,就是启迪人的思想,就是人尽力发挥智慧的过程。他们认定,一切都是意识创造的,根本不承认有客观事物存在,因此意识是最强有的力量。这是典型的唯意志论。在他们看来,一切规律、秩序都是人创造的,都是意识的产物。
人们既然可以创造它们,当然也一定能毁灭它们。这样,外部世界都是随着人的意志在不断改变。由于有了这一点,他们就有了许多荒谬的东西。这就有了灵魂的永恒存在性,世界的虚无性的说法。
就有了老子天下第一,只有我的存在是最根本的,唯一的存在等等。这就有了我思故我在,给我一根杠杆,我就会造出一个地球来,没有我就没有存在,月亮你不看他就没有存在,我都没有了还拿地球来做什么。
另外,还有超人主义,一切都是我思想的产物等等,都是唯意志论,或唯心主义的表现。对于客观世界来说,这些认识都显然是错误的。
但是,这种以自我主观为第一的主观唯心主义,却不完全是打胡乱说。因为对于每个存在着的人来说,他能知道的一切,都来自于自身对外界的感觉,都来自于自我的头脑的认定。没有这种感觉和自我认定,对于他自身来说确实就什么也不会感觉得到了,他就认定没有什么存在了。因此,这种思想,还是建立在客观经验和客观现实基础之上的。这就是唯物主义永恒不能说服唯心主义的原因。
而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以自我意识来表示他的存在的,所以这些年来,虽然没有多少人否定唯物主义,但大体上,不管在中国国学中,还是讲科学和世界的知识中,多半都是讲的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已很少人讲了。
二、关于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极端个人主义:由于唯意志论,由于对上帝的信仰,他们认定,人类因为有灵魂存在,因此人类是万物最高尺度,是判断万物的标准。这种情况,他们认定,万物因人而生,上帝造万物,都是为人类需要而造的。因此,一切事物都只能为人类所用,人类才是宇宙的主体。
当然这种思想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客观真实性。因为现存地球的万物中,只有人有聪明的头脑,只有人有理性存在,只有人能认识万物,将万物编纂起来,使其成为有序的总体。同时也只有人有自我目的性,因此只有人有自我的目的存在。因此,人类社会里,人就是一切,人的目的就是一切,这是很自然的。
而在人生活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得有衣食住才能很好生存,这就有了人在社会上对物质的欲求,这种欲求,就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功利主义。这就形成了一切社会中的人,都要去追求自我的功利的。这就使人成为最自私最利己的动物。
这样,人们对自然,就极力去掠夺,尽力榨取自然财富,这就造成了地球的资源受到大力破坏,并进一步造成了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大力破坏。这就引起了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这就形成了人类与自我生存环境之间的很不和谐,这就造成了近年来,人在自然面前的束手无力,这就成为人类的无限灾难。
在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下,随着文艺复兴,西方人认定,个人的意志是构成人类的基础,因此人是最宝贵的。个人更是社会的基础。集体和国家,只是为个人的需要而存在的。因此,每个人都应当为了自然的幸福美满尽力追求,为自我的生活而极力奋斗。因此,为达到自我目的,人可以不择一切手段,损人利己,那是什么良心道德都可以不要的。这种思想给人类造成极大危害。
三、关于科学主义和生存斗争。为了达到自我目的和与其他人进行生存斗争,他们认定得首先找到一种工具,才能战胜自然,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有了工具的探索和发明。他们认定功约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探索自然中找到了科学。随着不断的深钻,使科学技术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由于对自然的进一步的深刻认识,客观的自然界的有些方面,就在人类的努力中得到了一些改变。这就更加助长了人的意志可以改变一切的思想的出现。他们认定,只要科学进一步发展,人就没有办不到的事。科学可以完全征服自然,改变世界,科学是万能的。因此人类只要相信科学,就有无限光明的前途,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这样,他们就把上帝的万能,转移到了科学的万能上。
然而,科学研究活动本身,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去做的。因此,他们进一步发现,人的智慧是有一定差异的。他们就更进一步认定智慧可以改变一切。
四、进化论和优胜劣汰:达尔文的进化论,认定人是生物进化来的。而且,他们认定,一切生物的进化,都是适应环境而生存的。因此一切生物与环境进行斗争,能适应环境的,生物就向前发展,如果不适应环境,生物就会被淘汰。这就是著名的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原理。
这种情况下,他们进一步产生了社会进化论。他们认定,在社会中,社会的人也是优胜劣汰的。不同民族的智慧差异是不同的,有的民族智慧发达,有的民族智慧低下,这就有了所谓的优等民族论和劣等民族之分。在他们看来,优等民族应当统治和奴役劣等民族。他们认定,他们是天生的优等民族,他们就应当以强有力的手段,对外侵略和掠夺,他们应当对外殖民,以征服世界。这样,他们就把帝国主义的对外侵略和殖民,都美化为十分合情合理的事。
在对外侵略的同时,对于同一民族,他们也大力提倡人与人的天生的智慧差别,认定世上有超人和蠢人之别。他们认定,整个国家,完全应当由超人来统治和治理。这就有了超人主义和精英治国的理论。总之,他们认定人与人间的不平等是天然合理的,而是上帝早就制定好的。这些就构成了现今资本主义的社会基础理论。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商业的进一步发展,他们建立了世界性的商业秩序,形成了以金融资本的寡头对世界的统治。他们除科学而外,又找到了让他们吸取多数人的血汗以为生的第二种手段,那就是金融资本。
这种理论的核心,就是以力服人,即将自我的思想和精神强加于人,让别人接受。即主张以强欺弱,是非常应当的。而不主张人类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对待自然,他们则采取强力掠夺,以满足人类的无限需要。这种情况,造成自然内部不平衡,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新灾难。
关于实证的理论:因为人们认定科学是万能的力量,因此只要科学证实的东西,就是正确的。科学不能证实和证伪的,都是不正确的。达到了对科学的极度的迷信和崇拜。其认定,只要科学发展了,人类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在这个问题上,有几外错误的认识。
首先,他们认定,只有科学能证实的才是正确的。这就是眼见为实。似乎,对于真理的追求,这是相当正确的思想。因为社会中的一切真理,都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没有能在社会实践中证实的东西,自然就是不正确的。然而,由于特别相信科学的实证性,就把一切社会中产生的事,和社会的一切理论,都认定只有这一标准才能考察,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因为,科学实际是人类生活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而并不是,对客观自然本体规律的全面认识,这就造成了科学的片面性。
因为,人很渺小,人不可能完全知道一切事物,人有许多地方是认识不到的,这就决定了,人根本不是万能的,人对世间万物绝对不是完全可知的,因此科学也不是万能的。夸大科学作用,认定世界完全可知,认定,人靠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就能完全征服世界,这本身就是错误的。其主要的原因,是西方人实际只承认人化的世界,而不承认有客观宇宙和客观的结果。
另外,因为科学只是对客观的分门别类的研究,他们就将其在科学研究中得到的部份的规律,当着总体宇宙的普遍的规律,这样,他们就在事实上,根本否定有客观总体宇宙的规律。这种将部份当总体,就根本不知有总体的存在。
这种情况下,在科学研究中,不知觉中,就造成了对客观总体的客观自然规律的破坏,造成了对自然内部平衡的破坏。另外,他们,认定一切客观自然规律,都是因人的科学活动得来的,因此,他们认定规律都是人创造的,因此人也可以毁灭它们。这种情况下,他们根本不知万物有总体,更不知真正的万物总体的客观规律,他们更不知,万物总体的客观规律,是事物共性反复运动的展现,他们根本不承认万物有共同性。
另外,他们认定上帝创造的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上帝早安排好了一切,因此一切都是必然的、有序的,从而完全否定了事物运动中的无规律性,从而否定了万物因缘而生,否定了万物与外界客观环境的关系。他们不知,事物的客观肯定性,是因为外界客观环境紧密联系造成的。这样,他们认定一切都是必然的,就完全否定偶然性的发生。
实际上,一切必然性,有序性,都是万物有共同的反复运动的结果。这就是事物必然是这样的主要方面。然而事物都有自我的特殊性,那实际是一种新的偶然的运动,这恰恰是产生新事物的根本原因。这几个方面,就使科学主义完全破坏了本身的科学性。本来是事物客观运动的本质和规律,然而,他们总以人的认定的一切作为判断的标准,而且他们将其作为科学的客观性,这样他们就将人化的自然与客观事物完全混淆起来。
这样,为了人类的需要,他们就在科学的晃子下,尽力掠夺自然界,就造成了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科学只顾追求短暂利益,他们夸大了技术的作用,完全忽略了客观总体的自然规律,而形成了总是在取得某项成功的同时,就产生了与某利益相等,甚至于超过其利益带来的,对总体的破坏。
由于认定科学万能,就使科技与功利完全结合起来,就造成有人肆无忌惮地给人类制造灾难,这就使现代人的灾难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严重。这些都是科学主义本身给人类带来的不足。另外,科学造成了人与人的竞争相互加剧,造成了对社会价值和人生道德的破坏。上述多方面说明,科学的副作用是相当大的。人们不得不防。
六,关于内因和外因,长远和短暂。西方科学主义,总是看见的科学带来的功利的方面,但他们没有意识到,整个地球的发展,是自然自我运动的结果,其自我自身的客观运动规律形成。这种规律是不能破坏的。
人们既然知道能量守衡,就应知道一切事物都应当有一定限度,这种限度,取决于能维持自身平衡的恢复,因此这种平衡是根本不能破坏的。而人类只看到眼前的短暂利益,根本不考虑地球自然自身的运动发展,就根本破坏了自然的平衡。这样,地球的生命,必然会因这种破坏而缩短。从永久的观点来看,本来一个事物能存在一百年的情况下,也会因某种破坏行动,或许这事物就只能存在五十年。
更为恶劣的是,西方人否定内因起着决定作用,而认定一切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因此他们主张强有力的行动,以争取利益,这不仅破坏了自然界的和谐,而且也破坏了人类共存的法则,这是很危险的。
相关问答
[回答]既然你不是抄,是不是自己写的再给你看就不重要了吧,去cnki上看看,都是作者们自己写的
[回答]试论中西方上古社会的平民阶层历史学论文简介:【内容提要】古希腊罗马与中国商周时期的平民,在政治斗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特点差异,主要原因是平民...
直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而产生的中国现代派小说,在新时期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一、“伪现代派”时期(1979-1981)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直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而产生的中国现代派小说,在新时期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一、“伪现代派”时期(1979-1981)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最佳回答]ChristmasDay.OnChristmasDay,manypeoplewillhavebigparties.Theylikeeatingturkey(火鸡),fruits...
哲学追求认识对象即客观世界以及认识过程里存在的真,或者说真理,其工具是严谨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相反,文学挖掘人性里面存在的善和美,及其人类的情感,运...
[最佳回答]呵呵。。这位老兄说的确实如此。但是应付作业嘛,没法了。
[最佳回答]ModernwesterneconomicsthesisAbstract:employmentisthepeople'slivelihoodthis,ispeopleimp...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表现情感。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在塑造形象和表现情感方面,必然要比音乐、绘画等其...
想学点哲学基础的话,最好还是看哲学史,省事儿不麻烦。对哪一个哲学家或哪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的话,再看相关专著。以下推荐几本书:1、哲学史罗素《西方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