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用’的理解”导写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高良连
参考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王朔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信仰不能当饭吃,所以不重要。民主不能当饭吃,所以不重要。自由不能当饭吃,所以不重要。原则不能当饭吃,所以不重要。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能当饭吃的都不重要。我们信奉了猪的生活原则,于是乎我们也得到了猪的命运:迟早给别人当饭吃。”虽是调侃,却反映出了当下人们对“有用”的理解趋向于功利化。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根据材料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从材料中王朔的这段话里,我们可以总结出其中两种观点。一是有些大众的观点,认为“能当饭吃”等于“有用”;一种是王朔的观点,认为将“当饭吃”等同于“有用”,是“猪的判断”,不仅无益,还大大有害。因此,材料的焦点在于对“有用”的理解。在写作中最好围绕“何为有用?为何有用?”或者“为何大众认为无用”等重点进行。
另外一定要注意,主角是“用”,而不是“用什么”的“什么”。最佳可以谈“有用、无用”,其次可以谈“怎么用”,但若谈“用什么”便偏离题意。
例文
无用的人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陈妍言
家乡在山沟沟里。
家乡的人,以他们自己的闽南语说,可以笼统地区分为两大类。“乌好的”与“末好的”,翻译成普通话即:“有用的”和“没用的”。没人能道清有“用”与无“用”之间的量化标准,只是悄悄地在心底了然,形成默契,而后于日落余晖茶饭桌上的家长里短间,漫不经心地抖落出来。
小时候,家乡村里的老人还不老,人人都能拍着胸脯自豪地吼上一句:“还能有大用哩。”随后咧着笑意盈盈的嘴,肩扛大锄头蹬上自家那山竹林,搅动千方土——唯有一个除外。我实际辨不出那是我八九个模样大同小异的舅公中的哪一个,脑中却长久生动着他一个人默默蹲在乡村公路边,对着身下丛丛绿竹发愣的背影。那舅公十七岁上疯了,跑到农田里对着家族里的人大喊,要他们看他的手心。舅公一直以为那里有一根针,然而除过他本人,始终没人看得见。是以,人们纷纷叹,这个人——“没用了”。此后数十年的岁月佐证着这一句话。大家族的老宅一步步被搬空,直至最后只余疯舅公一户,一个人。他发作的时候想要砍人,于是必要得到控制;他不发作的时候旁人及自己都怀疑他是否紧接着就要发作,于是仍然无力从事劳动。从青年到鬓角苍苍,疯舅公日日在村头小卖店赊一把米,每月再由各路亲戚乡邻把账填上——他们要他活着,仅是活着而已。
后来,日子长了,那些曾经拍着大腿感慨疯舅公早早便“没用了”的同辈人,也逐渐弯曲了腰杆,皱褶了面庞,一脚接着一脚地迈入晚年生活。而人尽管老了,劲头却不似白发萧瑟,仍然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进项,人就还有用。真正磨灭他们自以为“价值”的,是从山外开进来的一辆辆新式轿车——学成的孩子们归来了,回乡来接父母进城带领领孩子,家乡的老人们如满天星般散在山外繁华如诗的省市里。年节前回乡,依旧是聚在一处,也依旧是拍着大腿,只是不再说那挨日子的舅公,而开始感慨“没用了”的自己。
我小时亦是奶奶带大的。懵懂时,曾亲见她哭。她说家里的菜没有种,山上的笋没有收,她吃儿子的用儿子的,却连台洗衣机都无力摆布。她也笑,她笑说自己是个十足的“饭桶”,我惊异于奶奶用闽南的方言说出这样时髦的词汇。她哭的时候把身子背过去,那剩下来的影子,让我心里一诧。在路边蹲了一辈子的舅公,背影就是这样的空洞。后续不久,奶奶在城里找到了事,一面日日接送我上学,一面同时打两份零工。——原是不愁温饱,但她坚持要分摊掉儿子家里的米菜钱。我指着爸妈留在奶奶房里的大红钞道:“奶奶你拿你该拿。”她从兜里掏出自己的。她说,她还有用哩。
那些被轿车接出去的老人,后来一个个又回来,仍然肩扛锄头,腰上缠着蚊香盘进山去。夕阳西下,似乎唯有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才能被称为“有用”的人。
村口福达叔公家的大女儿职专一毕业就结了婚,全职太太,常常往家中略寄小钱,然已经被街坊纳入没用的人一类;我和哥哥还在念书,分明是一点儿款项也收不进家里的,哥哥考上省外的大学,乡里仍奖励了大几千的人民币,红包袋上印着亮俗的烫金字——“鹏程万里”。
有时,我敬叹于沉默在家乡那一方小小的、边缘的角落里,这般朴素的智慧。
忆起约莫十余年前的一个除夕夜,那时的我七八岁,已经颇有些晓事,开始害怕公路边蹲着的疯舅公,怕他发作。然而那天我收到疯舅公给我的第一份,也是这许多年岁里他给我的唯一一份贺岁钱——一张皱出毛边的五元纸币,甚至不裹半张红纸。我怯而又敬地接过来,摊手轻放在手心里,不敢攥,亦知道不该撤手、不能惊异。
身边老人们笑他,哪里混来的五块钱。
已经疯了四十年的舅公说,他种了一株瓜,瓜会长果子。果子卖了能换钱。
评点
人疯了傻了老了不工作了是不是就没用了?作者取材于当下新型农村的大背景,重点描写了新型的“进城老人”这一群体,阐释“有用”的概念——能自食其力,才算有用。“进城老人”这一群体在很多年轻人包括老人自己眼里,属于“无用”一类,前者因其“无用”将其带进城市带娃,后者因自己的“无用”心心念念回归土地,回归价值,多么讽刺,又令人心痛。除此之外,还有疯舅公、当了全职太太的叔公家大女儿、读书的我和哥哥,每一个人物的存在无一不在阐释“用”的意义。娓娓道来又扣人心弦,引人深思。
——————————
文章刊发于《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高考 #高中作文 #作文 #下水文 #议论文 #高考作文
文/好时光
好时光的原创文字,经作者本人同意,“心海撷英”收录。抄袭者,违者必究。
高考前夕的一次月考,本部老师出的月考作文长这样(详情见配图)。
我总觉得出题人对学生、对高三的语文老师有一份慈悲,我不能辜负,于是花了四节课给学生做作文题目的解析评讲。
这里我只能把其中的纲要列出来,让有缘的朋友可以看到并感受我从中获得的启发和安慰——“有用与无用”话题作文解析
“有用”是社会和他人对个体的期待和要求——个体要能够对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有所助益,有所价值。
这种“价值”,可以称为“有用”。
个体如果没有体现这种价值,没有满足这种期待,则会被视为“无用”。
“有用”和“无用”,应该如何看待它们二者的关系?
私以为,“有用”是必要的,我们的吃穿用度,都不是自己的亲力亲为,都是别人的劳动成果,这就是“人人为我”;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应该有以回报,所以,自然应该“我为人人”,对社会、对他人有所贡献。
然而,只强调“有用”,极端强调有用,人就被工具化、手段化了。
个体自身的内在渴求、个体自身的本体地位就被剥夺了。这个时候,我们只活在社会和他人对我们的评价中,“你应该……”“你不该……”,就是没有人(甚至你自己)关心“你需要……”“你想要……”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这部电影,就在隐喻工业文明对个体尊严的碾压,过于强调效率的社会,过于“内卷”的社会把个体的工具价值(应该努力,应该勤奋,不该躺平,不能摆烂)强化到极致,而个人的本体价值和内在需求(被爱,被看见,被真实而无条件地接纳)则被忽视甚至无视了。
所以,庄子在他的作品里思辨“有用”和“无用”,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吾将处乎材(有用)与不材(无用)之间。
总起来看,“有用”是必要,是生命需求的基础阶段,是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无用”是充分,是生命需求的高级阶段,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有用”是功利的态度,功利的态度只要求成功;“无用”是非功利的态度,非功利的态度不在意结果,只问事情该不该做,或者以“游戏”的心态全然享受过程。
“有用”是实用的态度,只想获利;“无用”是审美的态度,在“无利可图”中收获了美好事物对心灵的滋养,给生命的满足。
“有用”是昆虫的“幼虫”阶段,只知道追求低级的价值,如同幼虫只知道吃吃吃……“无用”是昆虫的“成虫”阶段,摆脱了对低层次需求的迷恋,以极少的物质需求为基础,追求生命自身的轻盈、满足和快乐。
“有用”是大多数人的追求——更多的钞票、更大的房子、更贵的车子、更漂亮的老婆……“无用”是“孔颜乐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以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改其乐 ”告诉我们,快乐不是一种客观境遇,而是我们可以通过修行获得的主体能力!
“有用”意味着被奴役,被社会和他人的期待、评价奴役,被自己功利主义的态度、对目标的顾虑(患得患失)奴役;“无用”意味着自由,摆脱了他人的期待和评价,摆脱了目标带来的焦虑,只以生命自身需求的满足为快乐。
下面这首诗是这一次月考作文“有用和无用”这个话题非常有针对性的一个素材。
其中的“虚度”“浪费”“消磨”“发呆”,都是表示“无用”的词汇;而生命,正是在这些“无用”的事物当中得到抚慰和满足的。
于是我们看到:“有用”是地基;“无用”才是华屋,乃至华屋之外的花园、蓝天、白云、阳光、微风……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文/李元胜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比如低头看鱼
比如把茶杯留在桌子上,离开
浪费它们好看的阴影
我还想连落日一起浪费,比如散步
一直消磨到星光满天
我还要浪费风起的时候
坐在走廊发呆,直到你眼中乌云
全部被吹到窗外
我已经虚度了世界,它经过我
疲倦又像从未被爱过
但是明天我还要这样,虚度
满目的花草,生活应该像它们一样美好
一样无意义,像被虚度的电影
那些绝望的爱和赴死
为我们带来短暂的沉默
我想和你互相浪费
一起虚度短的沉默,长的无意义
一起消磨精致而苍老的宇宙
比如靠在栏杆上,低头看水的镜子
直到所有被虚度的事物
在我们身后,长出薄薄的翅膀。
摆脱社会和他人的期待、评价,活在一种纯粹的独立自由的心境中,其生命气象,请参考宋荣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以及庄子“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这样的话语所传递的意境。
这是一种极其纯粹,极其“无用”的生命境界。这种心性水平,向我们展示了活在穿透社会评价、直抵生命本源的人ta可以获得的自由和快乐的能力。
“无用”是一种主体尊严和主体力量,所以,“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作者介绍:
好时光:中学教师,爱学习,爱读书,爱文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书育人,改变学生命运 ,影响帮助了许多想改变自己的有缘人。
相关问答
[回答]于是子藄得出结论:这是一棵无用的树,所以能够长得这样的高大。庄子在《人间世》中庄子对这种“无用”的啧啧赞言,不由得我思考起这无用中所蕴含的...
[最佳回答]我不认为是十分之九教育决定的,我认为是道德,人品,是否上进心等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红豆生南国,...
[最佳回答]做人不应只讲表面,只图虚名,而要做一个默默奉献,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最佳回答]无用之美今天,谁也不能说庄子的言论没有用处了。你看他如大鹏般怒飞、逍遥,光是他的展翅,光是他的天空,你就不能不惊呼:无用之用,无用之美!对无用...
[最佳回答]庄子里有这样一段话:话说:山坡上有一片树林,能做栋梁的,被人砍掉盖房子,能当柴烧的,被人砍掉然后烧掉了,能做农具,也被砍掉了,能被虫兽吃的,被吃掉...
[最佳回答]意思是说: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意思是,人们都知道东西有用所以用,而不知道把没用的东西变成有用的东西.意思是说:人们都知...
[回答]一个大雾朦胧的清晨,我手里拿着妈妈给的十块钱,昏昏噩噩都地走到桥对面买早点。走到一个小摊上,一个年迈的老爷爷正在炸油条,旁边,他的老伴在给他...
[最佳回答]新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走在这样的夜里,看月光扑向小河,刹那间将河水温柔,一时间月光如水水如天!看河畔青芜青,堤上柳如烟,那岸芷在春风里摇曳,...
[最佳回答]随着当今经济的飞速发展,创富的机会当然有所增多,因此,当代许多大中小学校的学生,甚至家长不太看重读书的重要性。一致的理由是:读书无用。确实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