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曹雪涛回应“图片不当复制”,质疑者:暂不想作出任何结论
光明网评论员: 周末两天,斯坦福博士伊丽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在11月13日发表于知名的学术真实性举证网站PubPeer上的推文,引发了中国国内学术界的严重关注。该推文指称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为通讯作者的多篇学术论文存在用“PS代替真实实验数据”的造假行为。这个推文引发了诸多“好事者”的追查:目前,在PubPeer网站上,已经有49篇曹雪涛院士以往发表的学术文章被质疑涉嫌造假,这些文章发表时间的跨度从2007年到2017年,其所刊载的期刊包括《分子免疫学》(Molecular Immunology)、《血液》(Blood)、《欧洲免疫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细胞与分子免疫学》(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癌细胞期刊》(Cancer Cell)、《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等10多家世界知名科学研究期刊,其中还有一篇论文发表在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上。
今天(11月18日)有媒体报道说,对此指摘,曹雪涛院士做出回应,表示其收到质询后,已将相关质疑列为“最高优先事项”,并开始自查,“仔细检查了手稿、原始数据和实验室记录”,“如果调查中发现对已发表记录的最高精度造成影响的任何风险,他们将立即与论文相关期刊编辑部合作”。曹雪涛院士表示,对这些研究的分析仍在进行中,基于截至目前的分析,以及从同事和同行那里收到的补充反馈,“我仍然对这些论文中得出的科学结论的有效性、牢靠性以及研究的可重复性,充满信心”。
如果不算时差,恰在上述推文发表的同一天,2019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上,曹雪涛等3名工程院院士给现场6000名听众以及全国各地观看网络直播的约80万研究生和研究生导师带来了“有关科学家精神与学风建设的‘豪华大餐’”。王泽山“嘱咐年轻人,在做科研过程中,要有责任感,学会包容和诚信,杜绝学术腐败、抄袭、造假、浮夸浮躁等背离科学精神的行为”。相关报道称,“曹雪涛没有讲自己的故事,而是用邓稼先、屠呦呦、顾方舟、黄大年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向大家诠释了中国科学家的爱国奉献精神”,“呼吁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新时代的中国学派,通过鼓励批判、质疑探索精神,允许宽容科学研究的失败,鼓励科技工作者立异鼎新,建立新学说、标立新学派、追求新境界,推动文化文明传承与创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出中国声音,走出中国道路,作出中国贡献”。此次会上还发表了《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学风作风建设倡议书》。
11月8日,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和选举会议结束,会议初步确定了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此次会上,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把院士队伍比作科技长城,是学术界的精神高地,是科技界的一面旗帜,所以‘珍视荣誉,固守长城’格外重要。正因为如此,院士称号不应承载过多非学术的、功利的东西。院士们要强化科学道德建设,加强自律,不要四处兼职,尤其是不要在非本专业领域挂名兼职”。这番话也曾在前两天引起各方关注。
实际上,早在十几年前就已有人说过这番话。2006年,中科院科学道德委员会主任许智宏院士说,“院士就是院士,只是学术荣誉称号”,“不要把院士和学术以外的东西挂钩,这种挂钩可能导致不良科学作风问题”。
问题出在哪,大家显然都清楚。并且早就清楚。
【上一篇】 砸锅卖铁2亿建高中,建完之后呢
作者:张田勘
随着出版商努力清理大量造假论文、打击同行评议欺诈行为,2023年,被撤回的研究论文数量已超过1万篇,打破了年度纪录。(12月19日,澎湃新闻)
据《自然》的一项分析表明,论文撤回率(任意一年发表的论文中被撤回的论文比例),在过去10年中增加了两倍多。2022年,这一比例超过0.2%,即每发表500篇论文同时撤稿1篇。同时,迄今公布的全球撤回论文总数已超过5万,而且还有数量更多的论文被认定为是“论文工厂”生产的伪造论文,数量有数十万之多,其中一些的撤稿也在论证和进行中。
撤稿的增多表明论文泡沫的迅速增加,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另一方面,还有大量的造假论文混杂在正常论文中,有的没有被发现,有的即便发现了,也还没有启动撤稿程序,因为需要调查和证实。从比例来看,现在的撤稿率是0.2%,但估计的论文造假率是2%,造假率是撤稿率的10倍。
德国马格德堡奥托-冯-古里克大学神经心理学家、《恢复性神经病学和神经科学》期刊主编萨贝尔(Bernhard Sabel)最近用论文造假检测器验了5000篇论文,在2020年发表的神经科学论文中,有34%的论文涉嫌抄袭。在医学类论文中,这个比例也达到24%,这些论文造假率远高于2022年所预估的2%基线。
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的伊安尼迪斯团队研究了2000年至2022年在Scopus数据库中索引的文章、评论和会议论文,发现超高产作者成倍增加。除了物理学之外,大多数高产作者来自临床医学领域,到2022年已有近700名这类超级研究者。
科学研究是求真求实的人类行为,但是产出的论文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造假,这反映了即便是在求真求实的科研中也存在泡沫,而且这样的泡沫也会影响到社会文明的提升、经济的发展。
论文泡沫之所以会大量出现,利益和手段不可或缺。就利益而言,发表假论文能获得更快和更现实的收入。全球的各类网站和社交媒体都不乏论文工厂的小广告,这些论文工厂甚至保证论文可以发表在SCI等顶级学刊,并根据难易程度收取1000美元到25000美元的费用。如果每篇造假论文均价1万美元来估算,论文造假行业的年营收可高达30亿至40亿美元。论文工厂的论文写手主要为科学领域的学生(大学硕士和博士生)、研究人员。有的论文工厂甚至宣称,在全球有数百名写手,每月都能稳定产出100多篇可供发表的学术论文。
另一方面,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为这些论文工厂和写手提供了无本万利或廉价的工具,他们可以大量使用AI技术进行文本生成、数据统计、图像处理技术等。不只是论文工厂的写手采用ChatGPT生产论文,一些研究人员也使用ChatGPT写论文。
尽管出版商科学界希望能够检测出所有由ChatGPT或其他AI工具生成的文本,而且希望以人工智能来应对人工智能生产的论文,但在实践中,人工智能检测工具迄今为止还无法可靠地识别由人工智能生产的论文。
不过,围堵AI生成器来生产论文也并非好的方式,AI正在改变世界,也正在成为人们的帮手,因此需要对AI的使用制定规则,由此或可减少论文造假或撤稿。一项对100家出版商和期刊进行的研究发现,截至2023年5月,17%的出版商和70%的期刊已经发布了关于如何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指导方针。当然这些方针存在差异,因此未来可能需要国际社会制定统一的指导方针,以帮助研究人员区分论文是否为原创。(张田勘)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相关问答
数据造假者通常被抓住的流程只需两个步骤。首先是数据被质疑是造假者被发现,同时还需要第二步,即文中描述的获取数据的方法并不能实现。数据造假者通常被抓住...
数据造假者通常被抓住的流程只需两个步骤。首先是数据被质疑是造假者被发现,同时还需要第二步,即文中描述的获取数据的方法并不能实现。数据造假者通常被抓住...
如今的高等教育,都要求提交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答辩通过才能毕业。并且在学业过程中要求发表一篇两篇甚至多篇学术论文作为学业任务。如...
专家会对论文的数据进行核实。抽检的论文如果在论文当中有大量的数据,所有的审核专家都会对这些数据进行核实,因为大部分的实验在专家的脑海里早就已经形成了...
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判断论文是否是假论文:1.搜寻该篇论文的作者信息:在网上搜索作者的名字、职称、学院、发表的其他论文等信息,可判断该作者是...
一般来说论文中大部分内容都是真实的,很少会有人进行学术造假的行为。不过,也不能轻易相信任何论文当中的内容,能自己验证的还是需要自己进行验证,这样才能最...
目前我国国内还没有关于学术造假的法律规定,因此学术造假并不是违法的行为,学术造假更多是给予道德上谴责,但比较难追究法律责任,但对于学术造假者的导师,要...
这是一个功利的时代,晋升职称需要论文,博士毕业需要论文,自主招生需要论文,科研成果需要论文,大学评奖学金也需要论文,可以说,论文是市场需求的必然产物。...
答案:毕业论文的问卷调查数据是不可以编造的,必须依据事实进行调查,问券后得出数据编造属于虚假数据,是无效的答案:毕业论文的问卷调查数据是不可以编造的,必...
大多数研究生尤其是科研类的学生,毕业论文字数要求3万左右。论文格式,附图,数据等都需要符合要求。对于硕博连读,或者考博深造的研究生来说,毕业论文如果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