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党心民心 永葆生机活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成就综述

木里矿区,位于祁连山南麓青海境内,平均海拔4000多米,总面积400平方公里,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然而,这里曾经大规模非法开采,一车车煤炭运出去,一个个“天坑”留下来。高寒草原湿地生态遭到破坏,水源涵养功能逐渐减弱。

2014年8月至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木里矿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整治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牢记“国之大者”,重塑绿水青山!

2020年8月,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及中央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组,会同青海省委省政府就非法采煤问题开展调查,启动为期3年的综合整治,并连续两年“回头看”。

两年多来,通过采坑回填、渣山复绿、边坡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木里矿区生态系统结构逐渐稳定、水源涵养能力明显提升,总体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木里矿区非法采煤问题综合整治,不仅是对自然生态的修复,更是对政治生态的净化,立起了纪律规矩,凝聚了党心民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以贯之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围绕现代化建设大局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紧紧围绕“两个维护”深化政治监督,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

“两个维护”是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担负起“两个维护”的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强化政治监督,纠正政治偏差,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周密部署,因时因势调整监督重点,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监督工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忠诚履职,以严明纪律督促各地区各部门担当尽责。

在湖北,省纪委监委实行领导班子包联市州工作机制,武汉纪检监察机关80%以上监督力量下沉街道、社区、医院等防控一线,确保疫情防控各项部署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保障粮食安全到守护绿水青山……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党的工作中心为中心,以党的工作大局为大局,瞄准重点,靶向发力,动真碰硬,有力监督。

聚焦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重点任务,抓深抓实政治监督,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强化政治担当,抓好贯彻落实。

严肃查处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调查督办湖南洞庭湖违规违法建设矮围问题……坚决纠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存在的政治偏差,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不断健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督查问责机制;紧盯“关键少数”,突出对“一把手”的监督;探索建立政治生态监测评估体系,开展精准“政治画像”……一系列举措让政治监督融入日常、做在经常,有力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

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

2021年9月3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了公安部原党委委员、副部长孙力军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的消息。通报指其“背弃‘两个维护’,毫无‘四个意识’,政治野心极度膨胀,政治品质极为恶劣,权力观、政绩观极度扭曲”。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牢牢抓住政治纪律这个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将政治监督与审查调查深度融合,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到具体人和事,着力消除政治隐患、维护政治安全。

一次次监督、一项项整治、一个个案件,一锤接着一锤敲,有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有力确保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向前进。

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持续加固

“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799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1226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7752人……”9月2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了今年8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情况,这已是连续108个月公布该数据。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2012年12月4日,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仅仅半个多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7年10月27日,党的十九大闭幕第三天,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审议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作风建设的决心和意志。

根据党中央部署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坚决防范和查处各类隐形变异问题,不断完善常态长效机制,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

十年来,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深入纠治文山会海、工作过度留痕、检查考核过多过频等问题,持续推进为基层减负工作,基层干部卸下许多不必要的负担,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了。

十年来,坚决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刹住“车轮上的腐败”,整治“会所中的歪风”,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露头就打、深挖严查。

人们明显感受到,庆典剪彩仪式少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少了,粽子、月饼、大闸蟹等一度被“天价”异化的食品回归了本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新风尚。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2年4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2.3万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4.4万人。

经过坚持不懈努力,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一些长期没能解决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八项规定成为新时代共产党人作风建设的一张“金色名片”。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人民群众是作风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坚决整治扶贫和乡村振兴领域突出问题,深化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推进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常态化……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群众的权益得到更全面的保障,利益得到更有效的维护。

与此同时,“门好进了,规矩越来越严了”“笑脸相迎,态度越来越好了”“程序简化了,办事更便捷了”……广大党员干部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群众享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纠“四风”、树新风驰而不息,党风政风社风向上向善,人民群众纷纷点赞:“共产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坚定意志,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方针方略,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

——“不敢腐”的震慑持续强化。

我们党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2年4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438.8万件、470.9万人。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党的十九大以来,截至2022年4月,全国共查处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9.6万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5.6万人。

坚持有逃必追、一追到底,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党的十九大以来,“天网行动”共追回外逃人员6900人,其中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1962人,追回赃款327.86亿元,“百名红通人员”已有61人归案。

——“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

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印发,这是党中央首次聚焦“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制定的专门文件。

从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到制定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再到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制度笼子不断扎紧,纪法之网越织越密。

在严格执纪、依法执纪的同时,纪检监察机关做实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把查办案件与堵塞制度漏洞、强化监督监管有机结合,以点带面促进完善治理。2021年共提出纪检监察建议9.9万份,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

——“不想腐”的堤坝不断构筑。

话剧《香山之夜》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对焦裕禄后人的现场访谈彰显“县委书记的榜样”的初心本色……这是2021年“清风北京·廉洁颂”主题教育活动特别节目的部分内容。节目以“廉以从政”“廉以为民”“廉以修身”“廉以传家”四个篇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治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靠治本,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以理想信念强基固本,以先进文化启智润心,以高尚道德砥砺品格,同时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如今,放眼神州大地,廉洁根基不断夯实,清风正气更加充盈。

经过坚决斗争,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持续深化改革,完善监督体系,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

2018年3月23日,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揭牌。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在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对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围绕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全面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接续实现突破,改革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新阶段。

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首先是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如今,党中央每年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审议中央纪委全会工作报告。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党组)强化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监督作用,强化对下级党组织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把管理和监督寓于实施领导全过程。2020年3月,中办印发《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明确要求党委(党组)书记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进一步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

巡视监督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中央和地方各级巡视巡察机构全面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持续深化政治巡视,构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格局,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2022年7月下旬,十九届中央第九轮巡视反馈工作全部完成,十九届中央巡视高质量完成全覆盖任务。

强化派驻监督是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举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统一设立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单位,分类施策推进中管企业、中管金融企业、中管高校等领域派驻机构改革,深化省市县派驻机构改革,充分发挥“探头”作用。

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实现“四项监督”同向发力、同增质效;推动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大格局”……如今,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成果共享,各类监督力量整合、工作融合,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

实践证明,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有力促使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更好融入国家治理体系、不断释放治理效能,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

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新的赶考路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必将永葆生机活力,掌握历史主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张 洋)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什么是文献综述写论文的准毕业生可以看看

综述论文 凝聚党心民心 永葆生机活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成就综述

​​1. 一份文献综述应该包含哪些方面?

一份文献综述应该包含五个方面:

简要介绍论文所涉及领域的研究角度,已经如何从一个更加宽阔的视野进行研究

论文中使用到的关键概念和观念的定义

着重讨论和综合之前相关的研究发现

总结一下现有的方法,目的在于讨论之前的研究方法如何构建成当下的研究标准、说明论文中各种假设的理论支持

2. 在文献综述中如何对信息进行合成加工?

文献综述不是把所有的论文拿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总结处理,而是需要对现有的知识进行合成加工。 对现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必须没有任何抄袭、摽窃和洗稿行为。接下来详细解释如何对三种不同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既定义、要素或特性要点和相对立的观点。

定义

写作者需要在文献综述中对所有的概念、观点和术语进行定义。在论文中首次出现该概念或术语时就进行定义,这种做法最佳。但是,这些定义不能从别人之前的研究中直接拿来使用,需要是自己进行审视和评价后的定义。

要素和特性

一般来说,在讨论一个相似话题时,作者都会列明不同的特质、要素、要点或问题。这些要素能够表明一个特定方法或手法的有效性。但是,写作者在文献综述不能仅仅是列明这些特性或要素,还需要在文献综述对这些要素进行总结。

相对立的观点

研究一个相似的话题时,不同的作者会分享相互对立的观点。在文献综述中,这些观点可以从同一个讨论角度来进行对比。这些不同的观点要能够清晰地讲出观点之间的差别。为了进一步强化文献综述,对于支持的观点,需要简要说明接受这些观点的缘由。

3. 如果组织文献综述?

要写出一份有效的文献综述,下面这份逻辑架构非常重要。就是不同的部分和不同的分段之间必须相互联系。下面列出一些要点,帮助写作者更好地组织文献综述的架构

把讨论的具体话题放在一个相关而且视野更大的背景中,在着重讨论更为具体的话题;

标题简短,而且具有高度概括性;

图文相关。对于研究非常重要的观点,进行讨论和对比;

清楚定义术语和概念;

文本内容需要和标题相关;

解释做出这个研究假设背后的动机

4. 撰写文献综述时,该使用哪一种写作风格?

文献综述要易于阅读,便于理解。简单来说,即使对于非学术性的读者,文献综述也要简单明了。所以,文献综述要避免技术行话、生僻术语和词汇,有歧义的技术缩写。另外,清晰而又简洁明了的行文思路,能够有效帮助读者理解整个研究过程。

在文献综述中要包含研究的问题,以及清楚表示接下来的研究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撰写文献综述时,陈述使用的方法,说明研究的发展方向,以及同之前的研究方法做一个对比。​​​​

相关问答

论文综述是什么?申请方

[回答]论文综述是什么?题主说的论文综述其实就是指文献综述吧。写论文的时候需要阅读大量阅读相关选题的已有论文的,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然后提出自己新的...

什么是综述性论文?

综述论文(包括元分析)通过对已发表材料的组织、综合和评价,以及对当前研究进展的考察来澄清问题。在某种意义上,综述论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包括以下内容:...

综述和论文的区别?

综述和论文是两种比较常见的格式,它们在某些地方有相同点,但又有着许多的不同。综述可以写成学术论文,是科学文献的一个种类,但论文却不同,所以我们在选择...

论文综述的格式模板范文?

论文综述的格式模板可能因不同的学科、领域或机构而有所不同,但以下是一个通用的论文综述格式模板,供您参考:标题:论文综述一、引言简要介绍论文综述的目...

文献综述怎么写?

综述,又称文献综述。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现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

论文综述是什么意思?

论文综述指的是你在写论文之前需要写一篇综述,这篇综述主要就是描述一下你这篇论文所做的这项研究,在以前所有这些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的内容,他们所写的这些文...

综述是论文吗?

有区别。综述是论文的一种,一篇好的综述论文也是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综述可以对学科前沿的研究指明方向,对学科前沿进展作出预判,因此,一篇好的综述论文必须占...

文献综述和期刊论文的区别?

文献综述和论文的区别有:1、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论文的格式不同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

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是什么?

文献综述格式文献综述要求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

论文中的文献综述怎么写?

论文中的文献综述主要是对别人已经在某领域发表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提炼在写文献综述的时候,主要是对别人已经在某个领域发表相关的论文内容进行总结,并且提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