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参考 两篇论文走红网络:走很远的路,只为“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两篇论文走红网络:走很远的路,只为“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这两天,有两篇学术论文“意外”走红网络。一篇是因为“霸气”的参考文献,另一篇是因为感人至深的致谢词。一篇出自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的钱伟长,另一篇出自寒门苦读后走出山村的中科院大学博士黄国平。不一样的作者,毫不相关的研究课题,但两篇论文背后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都深深打动着亿万网友。

“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这是一篇发表于2002年5月的论文,最近却被网友刷屏。因其“参考文献”部分的第一句“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被网友投稿至“迷惑行为大赏”。

论文参考 两篇论文走红网络:走很远的路,只为“不必参考任何文献”论文参考 两篇论文走红网络:走很远的路,只为“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但当大家看到作者,评论区画风顷刻间变了。

论文参考 两篇论文走红网络:走很远的路,只为“不必参考任何文献”论文参考 两篇论文走红网络:走很远的路,只为“不必参考任何文献”论文参考 两篇论文走红网络:走很远的路,只为“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原来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三钱”之一——钱伟长。学术论文通常都要标明参考文献,以示本文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但作为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钱老此文的确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霸气又自信的钱老激起了网友的强烈好奇。他们翻出了钱老的履历,纷纷惊呼“大佬”。

论文参考 两篇论文走红网络:走很远的路,只为“不必参考任何文献”论文参考 两篇论文走红网络:走很远的路,只为“不必参考任何文献”论文参考 两篇论文走红网络:走很远的路,只为“不必参考任何文献”论文参考 两篇论文走红网络:走很远的路,只为“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细心的网友发现,钱老不但是力学大师、教育家,体育方面也毫不逊色,甚至曾入选了当时的国足,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比赛。

曾经物理只考5分,自信源自毅力和创新

实际上,“大师”的光环背后,曾经的钱伟长,高考物理甚至只考了5分。

他出自书香门第,是现代大儒钱穆的侄子,自幼将史记汉书烂熟于胸。原本以历史科满分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没想到入学第二天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中国许多青年被激发了“科学救国”的热情,钱伟长也是其中之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果不是听闻九一八事变的消息,很可能钱伟长会成为一个文史大家。但他毅然弃文从理,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在一年时间内,一天最多睡5个小时,早晨5点起床到科学馆读书,晚上10点学校熄灯后,就躲在厕所的角落里看书,直到凌晨才悄悄返回宿舍。一年后,钱伟长成功通过了转进物理系的所有考试,而和他一起转系的五个人中,他是唯一留下的那个。

1940年,钱伟长考取公费留学生,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两年后即获得了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博士学位。随后他前往美国,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总工程师,师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

钱伟长的闪光点远不止他的坚韧毅力。他开拓创新,勇开先河,更成就了不凡的人格魅力。

钱老说:“我主张探索新问题,要有新发现,有所创新。”从青年时期主攻物理到后来转攻应用数学,从工程研究转到基础力学研究,他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提出了许多创新性思想和理论。不仅如此,他还开创了中国大学里第一个力学专业,招收了中国解放后的第一批力学研究生,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 他勇开先河,敢为人先;他想前人未想、做前人未做;他在金字塔尖端起舞,在麦田边缘拓荒,所以才能有俯瞰风景的胸襟和坦然。

论文参考 两篇论文走红网络:走很远的路,只为“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博士论文致谢词感动网络

“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我十七岁时,他因交通事故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工学博士黄国平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被网友刷屏。

博士论文通常有不少专业名词、统计数据和理论模型,如果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难免会看不懂。然而,在允许差异化、个性化的致谢部分,博士们可以自由地进行情感表达。不论是感谢师长家人,还是感谢恋人,抑或感谢给予自己精神力量的偶像,如果说博士论文的正文主要是“说理”,致谢部分的主要功能就是“抒情”。

论文参考 两篇论文走红网络:走很远的路,只为“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没有华丽的文字,只有简单朴素的话语,不煽情、走心的、娓娓道来的述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透过黄国平的博士论文致谢部分的走红,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寒门学子人生的悲苦、命运的多舛和求学的不易。面对种种苦难,他没有被击倒,而是用难能可贵的拼劲和韧劲坚持了下来。

寒门学子的求学之路,不仅面临着生活上的困顿,还承受着精神上的压力与痛苦。“一直盼着走出大山”的黄国平记不清自己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了,正是对读书有笃定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追求,他才一次又一次地坚持“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了信仰和坚持,寒门学子终究迎来了破茧成蝶的那一刻。他们身上拥有的宝贵的精神力量是最打动网友的。他们没有怨天尤人、指责命运不公,没有因为现实的挤压心理失衡、迷失自我,始终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始终保有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善意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最是精神动人心

学术论文,向来是研究者的心血之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论文的整体水平,代表一个领域的研究水平。

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贫寒,全心深入方能接近真理。

无论是成就斐然的力学大师钱伟长,还是求学路上一路披荆斩棘的中科院大学博士黄国平,他们艰苦的跋涉、一览众山的豪气,都在一纸论文中展现开来了。

这,应该是做学问的样子。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2019年5月,党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这六个方面,构成了科学家精神的主要内涵,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必将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各行各业何尝不是如此,我们走很远的路,吃很多的苦,只为有所成就,努力做到“不必参考任何文献”,而创造出“被参考”的成果来。

从载人航天到探火工程,从“中国天眼”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是一代又一代百折不挠、敢为人先、自强自信的中国科学家,缔造了一项又一项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引领着人类不断向着科学的高峰攀登不止。

来源: 大众网

30篇参考文献18篇被撤稿,这篇论文还可靠吗?

论文参考 两篇论文走红网络:走很远的路,只为“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编译|卜金婷

今年1月,一篇主题为“通过眼睛虹膜检测人类疾病”的综述文章被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出版的会议论文集收录。但论文作者和编辑都没有注意到,该论文标注的30篇参考文献中有18篇被撤稿。

令人惊讶的是,这并不是孤例。《自然》网站近日报道了一些被撤稿的研究如何通过文献继续产生影响。

上述论文是一项大型研究项目中发现的极端案例之一。该项目由法国图卢兹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Guillaume Cabanac主持,旨在找到那些引用了已撤稿研究、但自身尚未被撤稿的论文。“我们并没有指责他们做错了什么。我们只是发现,某些论文的参考文献已被大量撤回,这意味着这些论文可能是不可靠的。”Cabanac说。

论文参考 两篇论文走红网络:走很远的路,只为“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Guillaume Cabanac 图源:《自然》网站

大量研究存在问题

Cabanac是一名研究诚信的学术侦探。他开发了一个名为Feet of Clay Detector的检测器,用来标记参考文献存在问题的论文。工具的名字来自一个比喻:构建在黏土上的雕像,终将因为地基薄弱而倒塌。Cabanac希望这个工具能够阻止不良研究在科学文献中传播。

Cabanac在自己的网站上列出了检测器的发现。在论文评审网站PubPeer和社交媒体上,他明确标出了1700多篇参考文献被撤回的论文。

论文参考 两篇论文走红网络:走很远的路,只为“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根据《自然》杂志对 Feet of Clay Detector标记的文章的分析,这些研究的参考文献中被撤稿的比例最高。其中IEEE出版的这篇论文排名第二,30篇参考文献中18篇被撤稿。

Springer Nature研究诚信团队成员Tamara Welschot指出,参考文献被撤回并不意味着论文本身有问题,但它们是一个有用的信号,表明论文可能需要进一步审查。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那些引用了撤稿论文的综述性文章,不一定会导致文章本身无效。然而,法国巴黎城市大学流行病学家Isabelle Boutron表示,如果荟萃分析或系统综述类论文有参考文献被撤回,则应该重新评估论文的结论,以保证文献的时效性。

Cabanac发现,参考文献被撤稿的情况在医疗相关的综述文章中反复出现。理论上,根据科克伦协作组织(Cochrane Collaboration)于2021年发布的一项政策,如果荟萃分析或系统综述文章所引用的研究成果后来被撤回,那么这些荟萃分析或系统综述就应该被撤回或更正。

然而,202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作者往往不愿意更新论文,即使他们被告知论文引用了已撤回的研究。研究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向88篇综述文章的作者发送了电子邮件,这些综述文章都引用了日本学者Yoshihiro Sato现已被撤稿的骨骼健康研究。然而直到2023年,只有11篇综述文章得到了更新。

一些论文作者感到不满

一些作者感谢Cabanac提醒他们注意参考文献的问题;但另一些作者认为,撤回是在他们的论文发表后才发生的,因此将他们的研究标注为有问题是不公平的。

2024年5月,《临床与转化肿瘤学》杂志编辑对2019年一篇关于RNA与儿童癌症的综述文章表示担忧,警告说这篇论文可能不可靠。因为它引用了一些已被撤回的文章。

该期刊的出版编辑、Springer Nature公司的Ying Jia说,去年Cabanac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帖子提醒他们。Cabanac发现,在这篇文章的637条参考文献中,有近10%的参考文献在研究发表之后被撤回。

论文的通讯作者、巴西圣保罗大学生物学家María Sol Brassesco表示,删除这些参考文献并不会改变结论。她已经向期刊发送了更新版本,但期刊尚未发表。Jia表示,编辑们认为添加更新通知是最合适的做法。

在另一些情况下,作者对如何处理意见不统一。

《自然》杂志审查的3篇论文,其中5%到16%引用的参考文献现已被撤回。这3篇论文均由德国耶拿•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遗传学博士生Mohammad Taheri与人合作完成。Taheri说,在PubPeer上对他工作的批评,缺乏坚实的科学依据。

论文参考 两篇论文走红网络:走很远的路,只为“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自然》杂志审查的3篇由Mohammad Taheri与人合作完成的论文

然而,今年5月,其中2篇论文的合著者、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科学院院长Marcel Dinger公开回应称,他正在重新评估那些引用了被撤回论文的论文。他说,他的团队已经提交了对这些作品的更正。但期刊表示,他们还没有收到信函,并将进行调查。

此外,在引用被撤论文比例较高的论文中,有些论文的作者是众所周知的“学术骗子”,他们自己也有很多论文被撤稿。

澳大利亚墨尔本斯威本科技大学工程研究员Ali Nazari就是其中之一。校方对他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调查后,于2019年将其解雇。他有2篇涉事论文分别占据了Cabanac统计榜单的第二和第三。在《自然》杂志将情况告知出版商后,后者表示将对这些文章进行调查。

论文参考 两篇论文走红网络:走很远的路,只为“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Ali Nazari置于Cabanac名单之首的2篇论文

Feet of Clay Detector探测器还发现了陈震远(音译:Chen-Yuan Chen)的论文存在问题。陈震远是一名计算机科学家,2014年之前一直在台湾屏东教育大学工作。他是一个伪造同行评审、使用不当手段提高引用率的团队的幕后黑手,该团队在2014年经出版商SAGE调查后曝光。目前,陈震远的论文仍出现在参考文献中。发表这些论文的Springer Nature出版社表示尚未意识到这一问题,但正在进行调查。

出版商推出更好的处理办法

目前,这篇主题为“通过眼睛虹膜检测人类疾病”的综述文章已被撤稿。IEEE发布声明称,专家委员会对该研究进行仔细地审查后,发现其参考文献大量被撤稿,因此不符合IEEE的出版标准。

论文参考 两篇论文走红网络:走很远的路,只为“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IEEE撤稿声明

IEEE诚信总监Luigi Longobardi表示,出版商在接到来自《自然》杂志的询问前,并不知道这件事。

论文引用撤稿论文的例子表明,出版商有责任更好地筛选稿件。

一篇关于RNA与妇科癌症的综述文章于2023年发表在《肿瘤学前沿》上。然而在该论文提交前,其参考文献中就已有20篇被撤回。该综述文章的合著者、伊朗马什哈德医科大学药剂师Maryam Mahjoubin-Tehran告诉《自然》杂志,她的团队并不知道这些撤稿事件,也不打算更新或撤回论文。《肿瘤学前沿》表示正在进行调查。

论文参考 两篇论文走红网络:走很远的路,只为“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2023年发表在《肿瘤学前沿》上的论文

目前,出版商还没有在提交的稿件中标注引用文献的被撤情况。不过,许多出版商表示,他们已经意识到Cabanac的工具和他提出的问题,一些出版商正在引入类似的筛查工具。

去年,Wiley期刊宣布正在检查Retraction Watch的撤稿论文数据库,以标记参考文献中存在的问题。爱思唯尔也表示正在推出一种工具,评估稿件中是否存在引用被撤论文等红线问题。Springer Nature正在试用一种内部工具,从稿件引文中查找被撤论文。Longobardi说:“IEEE正在考虑在其工作流程中加入Feet of ClayDetector或类似的解决方案。”

2016年,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始开发一款名为RetractoBot的工具。当作者引用过的研究被撤稿时,它会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作者。该软件目前正监控2万篇被撤回的论文,以及2000年后发表的约40万篇引用这些论文的论文。

牛津大学诚信研究员Nicholas DeVito表示,该软件背后的团队正在进行一项随机试验,以观察被RetractoBot标记的论文是否比那些未被该工具标记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更少,试验结果将于明年公布。

DeVito说:“该团队迄今已提醒了10万多名研究人员。少数作者对此感到恼火,但其他人则心存感激。我们只是想为社会提供服务,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2719-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2747-1

https://media.nature.com/original/magazine-assets/d41586-024-02719-5/27619838

https://ieeexplore.ieee.org/abstract/document/10407095

相关问答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申请方

[回答]关于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你是写中文的还是英文的毕业论文啊。中文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似乎没那么严格?不知道你们学校或者老师有没有...

论文参考文献是什么意思?

论文参考文献是指在写作论文时,使用到的外部参考资料,包括书籍、期刊、文章、学术论文和网络资源等。这些外部资源能够为论文提供历史背景、理论探讨、实证研...

写论文找参考文献有什么技巧和经验?-红网问答

确定范围!你的题目是什么?题目其实就简单概括了范围。在范围内找。范围外,找找其他和你论文相关的共性。如果你写大学老师师德,大学老师和小学老师...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每个学校都不一样,因为每个学校的论文都有一个标准的格式,在一个学生要准备毕业答辩的时候,论文的格式就会发到学生的手中,只要按照这...

论文参考文献多少篇合适?

15篇左右,要想写好一篇论文,必须要参考一定的研究状况,只有参考一定研究状况,才可以把论文写出来,所以论文的参考文献要在15篇左右15篇左右,要想写好一篇论文...

【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作业帮

[最佳回答]一篇文章的引用参考部分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两部分,注释是作者自己的解释(转引的参考文献也可以放在注释里),参考文献仅需列出参考书或论文的名称、...

论文参考资料怎么填?

1参考资料需要填写详细的信息,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等,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方便读者查找和引用。2参考资料的填写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比如APA...

论文的参考文献应该放在什么位置?-懂得

紧跟文章,中间可以留两行论文格2113式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科学5261技术报告、学位论文4102、学术论文以及其它类似文件是主要的1653科技信息源,是记...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是什么?

论文的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及字体?

参考文献按正文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在方括号中连续编号。文献中如果有三位以上作者时,只列举前三位作者,中间以逗号隔开,其余以“等”字表示。...